【中時健康 王國強/台北報導】2009.02.02

國外最新研究指出,憂鬱症如果久未痊癒,可能會出現腦部結構退化及缺損的情形,這類傷害不見得人人都知道。

三軍總醫院精神科醫師葉啟斌表示,一項動物模擬試驗發現,將一隻普通老鼠與個性兇暴的老鼠放在一起生活,原來正常的老鼠會因為慢性壓力,造成活動領域變小,活動力及認知功能也會變差,腦中的神經滋養因子也變少,成為社交型憂鬱的老鼠。這隻憂鬱老鼠經過藥物治療雖然可以改善,不過恢復狀況得視治療是否及時,而如果將這隻老鼠與個性兇暴的老鼠分離,憂鬱老鼠的症狀也許可獲得改善,但可能無法完全回到原來的狀態。

憂鬱症對人體的影響也有相似的情形,如果長期面對壓力,會造成大腦的腎上腺素、皮脂酮等分泌過高,進一步使得大腦的海馬迴受損,影響神經,使神經分枝減少,造成學習能力降低、認知缺損等後遺症;葉啟斌指出,許多憂鬱症的病患也會出現身體疼痛卻查不出病因的現象,這也可能適憂鬱症的腦部出現問題所致。特別的是,憂鬱症還與體質有重要的關聯,有些人因體質缺陷,遇到壓力所產生傷害時,自我修補的能力較差,因此一遇到壓力就比較容易引發憂鬱症;而這樣的憂鬱體質,也由家族遺傳看得出來,如得過憂鬱症的父母親,未來小孩也患病的比例也比一般人高出許多。

葉啟斌指出,腦神經一旦受損發炎,也可能會像人體的外傷一樣留下疤痕,所以越早提供完整的治療,復原的情形越佳;相反的,如果忽略沒有治療,腦神經的受損嚴重會導致神經再生困難,造成病情加重,不僅難以回復原來的狀態,還可能出現許多難以控制的情形,臨床上,憂鬱症病患若長期未接受治療,患者可能出現藉酒澆愁、嗑藥或安眠藥過量的行為,使得治療工作更加複雜及困難。此外,患者也可能因為憂鬱症的不穩情緒及受損的生理狀態,因無法集中精神、感到疲累,莫名其妙疼痛,打不起精神來,因此執行效率變差,導致工作不保,甚至因為常發脾氣,影響人際關係,使得他的家人、朋友紛紛離去,支持系統崩解,最後有些患者更走上自殺一途。其中部分憂鬱症患者若未能妥善治療,會轉化為躁鬱症(即雙極性情感障礙),其病況及治療都比憂鬱症複雜。

憂鬱症的治療方式包含認知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,針對中度以上的憂鬱症,藥物為必要的療法。如採認知行為治療,一週至少需要治療一次,醫師或治療師會協助患者指出錯誤、扭曲的思考模式,並提供替代想法,使患者改變原本不成熟的想法,患者回家仍需反覆練習,學習改變原來的思維模式。

如果有需要,建議憂鬱症患者應及早接受完整的藥物治療。葉啟斌指出,臨床常見的抗憂鬱劑多作用於調節大腦的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,其中SSRI(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)屬於傳統抗憂鬱劑,能提高血清素濃度,使患者能克制負向的認知;新一代抗憂鬱劑SNRI(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回收抑制劑)除了作用於血清素之外,也同時作用於正腎上腺素,因此除了改善患者的憂鬱情緒外,也能合併治療憂鬱症造成的身體疼痛和身體不適。

葉啟斌提到,雖然新藥物可能使患者感覺病情改善效果比較快,因此也造成許多患者自覺好轉後即自行停藥,如此不但情況可能比原來更糟,若轉為慢性憂鬱症,患者更須長期服藥控制病情。因此特別呼籲患者,治療憂鬱症務必要有耐心服藥,對服藥有任何想法,也應與醫師討論後再做調整,切勿自我診斷而隨便調整用藥,影響療效或增加未來復發的可能。


中時健康:
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contents.aspx?cid=2,23&id=4572

PPLs神經滋養物質:http://www.ppls.com.t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